banner图
品质生活 缤纷体验

苏艺精巧,感受指尖上的江南魅力

2021-08-30 返回列表


·提及苏州


人们的印象是人间天堂

尽显江南景致的绝美风光

其实它同时也是巧夺天工的手工艺术品的宝库。



宋应星《天工开物》就说:“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明朝文人张岱的《陶庵梦忆》中也称苏州手工为“吴中绝技”

古往今来,世人对苏州手工艺都是赞不绝口

 

在故宫博物院浩瀚的馆藏文物中,明清两代的苏州手工艺术品多达31万件。 “苏工”“苏作”“苏式”其名,传达着苏州手工技艺独有的精神风貌,是手工艺品品质与审美的保障。


大型泥塑 苏州佛教安养院壁塑

《大势至菩萨与13祖师像》朱文茜作品


2014年,苏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称号


根据2021年统计数据,苏州市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6项,国家级项目33项,省级项目124项,市级项目172项,其中半数以上为传统技艺项目。

 

出现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苏州传统手工技艺,包括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苏绣,缂丝,宋锦,制扇,制茶,明式家具制作,传统建筑营造等等。


 接下来,让我们带大家走进苏工苏绣的艺术世界

苏 绣

SUZHOU EMBROIDERY

苏绣是苏州的一张“名片”,是苏州一颗璀璨的“明星”。


苏绣和江南,是两个割裂不开的词汇。由于苏绣发源于江南水乡,民间绣品一直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与水乡生活气息,承载了江南的温婉柔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吴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和民间习俗。

苏绣,始于三国时期,发展于隋唐。在清代,商品绣极为发达,苏州因此有“绣市”之称。


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成为四大名绣之首

图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苏绣大师姚建萍作品


苏绣是一个布与线之间,以针为牵引,相互交缠,相融而生的艺术。有着“平、顺、和、柔、匀、光”的特点,这些都是它的传统美所在,如果说中国画是纸面上的艺术,那么苏绣就是布帛上的艺术。


苏绣后来吸收上海“顾绣”(又被称作“画绣”),将“画”与“绣”相结合,以针代笔、以线为愚,以摹绣古代名画为主,着意追求笔情墨趣,富有浓厚的中国画典雅风格。


图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顾绣 · 花鸟草虫图册  清


一件好的苏绣艺术品是工艺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作品凝结的艺术效果也就成为鉴别苏绣工艺品和艺术品的重要标准。纯正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的流行相结合,才是国潮当道的正确打开方式。


图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苏 扇

SUZHOU FANS


天生雅骨自玲珑,能画能书点缀工

花前月下团圆坐,一道清风共夜凉

这是一道谜语,谜底就是我们都熟悉的


【扇子】

绢宫扇作品《国色生香》

作者:中国制扇工艺大师盛春


苏扇分为三大类:

苏州折扇、檀香扇、绢宫扇。统称为“苏州雅扇”,以制作精巧、样式雅致著称。

绢宫扇作品《国色生香》

作者:中国制扇工艺大师盛春


一把绢宫扇,内藏两道复杂工艺:缂丝、嵌银丝

扇面为缂丝牡丹图,缂丝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纹样越复杂、颜色越多,工序就越繁复、成本越高,但呈现出来的效果相当逼真,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

扇柄除了选用珍贵的紫檀作为原材料,还用特殊工艺加以“回文”嵌金丝,寓意“富贵不断头”,整把扇子简洁雅致。

图源: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左 - 折扇、中 - 檀香扇、右 - 绢工扇


苏州折扇,匀细光洁、高雅古朴

檀香扇,清凉幽香,休闲雅致

绢宫扇,简洁雅致,古色古香


设计上,主动吸收现代审美,融合时髦元素,推出一些普罗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的作品。


市场上,针对不同客群,推出高中低端等不同价位的产品。

宣传上,畅通推广渠道,在年轻人中培养爱好者,弘扬和传承苏扇文化。


制扇大师在一丝不苟创作精品的同时,也在努力走向大众,让更多人欣赏到苏扇的美。今后,愿苏扇文化能够走向更大更广阔的舞台。


图源: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藤 编

RATTAN-WEAVED PRODUCTS


藤编工艺最传统的是苏工藤编,是江南地区的主要造法,也因此沾上了江南水乡柔软温和的品性。藤一般生长在热带,岁月经年,日渐老去的藤条极为坚韧,但劈成丝后又非常柔软,它盘旋于手工艺人的双手指尖,千回百转。

图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图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基于柔软、透气、舒适、天然、艺术性等特点,藤编工艺越来越被家具藏家看重,古典家具与藤编工艺结合,显得文雅、秀气,素雅的藤编与沉稳的木色融合,相映成趣,让家具平添了几分意蕴,艺术气息更浓。藤编工艺如锦上添花般赋予家具至高艺术气息。


在工业化发达的今天,藤编工艺仍需纯手工才能完成,看似简单,实际非常耗费时间,极为考验手工艺人的精力和耐心。


图源: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传统文化之于我们,是不可复制的记忆,值得被珍视、被守护。按照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能被几个时代一直欣赏的东西,必定会长久流传下去。在快节奏的当下,藤编软屉之趣味、审美、境界离我们越来越近,它的亲和、天然、文化性往往给人们带来内心的慰藉和性灵的归依。


核 雕

FRUIT PIT CARVING

核雕,顾名思义,是利用果核进行工艺雕刻的一种技艺,2008年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我国,核雕的主要材料为桃核和橄榄核。


左 - 橄榄核雕、右 - 核桃雕


苏州吴中区舟山村是苏州核雕的发源地。上世纪70年代初从业人员只有几十人。2008年光福核雕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中国核雕看苏州,苏州核雕看舟山”,舟山村,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核雕村”。


图源:《周氏殷派罗汉》节选


苏州核雕是个载体,背后渗透融合了苏作木雕、书画、篆刻等传统苏作技艺,是苏州璀璨文化的浓缩。传统技艺能够流传至今,离不开手艺人的代代相传。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仍是安静的。



了解了这么多苏工苏作,着眼当下

我们都知道工业时代的来临对于传统手工业有着巨大冲击,流水线的批量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制品。市场萎缩,产品需求的下降,各类非遗传习从业者也渐渐离开,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和消亡。


图源:苏州好时光


如何获得市场的需求、社会的关注、大众的喜爱

是传统手工技艺所面临的根本问题

左 - 清晚期“掐丝珐琅万寿无疆中碗”

右 - 清代“黑色绸绣菊花双蝶图竹柄团扇”


《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以平淡却有温度的讲述方式首次将文物修复技艺展现在大众面前,无数人被其技巧高超所震撼,更被传统技艺背后的信仰、坚守与专注所感动,工匠精神一时成为热议话题。

 

绝美的手工艺术品所承载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逐渐被人所重视与了解。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美买单,为技艺背后手工艺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买单。


图源自-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数据及结果分析源自-《2020中国手工艺消费市场调研报告》


根据《2020中国手工艺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以下称手工艺消费报告)公布的调研数据,基于满足自我审美与精神需求的自用需求超越了传统的礼物馈赠需求,成为传统手工艺品的第一购买动力,“传承”、“文化”、“设计”、“手工”、“创新”成为手工艺品最能打动消费者的概念。


上海苏作馆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文化自信与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解决了温饱问题,才会有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去追求服饰的品味,菜肴的精致。


近年来,一些古装剧的服化道极其富有工匠精神,比如《长安十二时辰》《知否知否》等等,影视剧热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带火了汉服,让人们被古人精致的生活所打动。


图源:长安十二时辰


汉服文化借力破圈。各大高校汉服社团组织是汉服兴起的根本动力,另一方面,借助短视频和各类自媒体平台的存在,汉服文化传播更广。满怀热情的汉服爱好者向传统工艺中寻根溯源,当代元素与传统工艺的融合也正在崛起。


图源:起承文化


传统手工艺在中国各地熠熠生辉,若你有幸来到苏州,除了领略绝美风光外,别忘了去看看手工艺术品,那里有着古人的汗水与创意。

图文参考: 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苏州工业园区公共文化中心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等

一带一路名品展

联系我们~

组委会: 

+86-21-62792828

+86-21-62472349

organizers@siec-ccpit.com